父母總希望培養(yǎng)一個健康、聰明、自信、智力超群的孩子,而國內(nèi)外兒童心理學家和教育專家最新研究證明,“敏感期”對兒童的智力發(fā)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。
當“智力”遇上“敏感”
專家們因此分析了這兩個典型的例子。
案例一一位意大利男孩有一段時間眼睛感染被纏上繃帶兩個星期,拆了繃帶后孩子的視力下降了。醫(yī)生排除了病理原因,發(fā)現(xiàn)只是由于眼部缺少外界的刺激,導致視力下降。
專家分析,這樣的事只要發(fā)生在“敏感期”,哪怕只是短短的兩個星期,都會對視覺的發(fā)展造成嚴重的影響。
案例二這是有關印度“狼孩”的研究,她8歲時回到人的世界,被發(fā)現(xiàn)學習能力很差,花了兩年時間學會站立,花了4年時間才學會6個單詞。
據(jù)分析,錯過了語言的敏感期,她雖然回到人的社會,但始終沒有學會使用人的語言。
由此,專家們發(fā)現(xiàn),人的智力發(fā)展與“敏感期”不僅密不可分,而且這些敏感期都具有階段性、短暫性和不可逆性的特征。他們得出結論:要把握好孩子成長的每個“敏感期”,才能讓孩子健康地成長,才能使孩子聰明、自信、出類拔萃。
專家認為,“敏感期”不僅是孩子學習的關鍵期,也影響到孩子心靈、人格的發(fā)展。因此,家長要尊重自然賦予兒童的生長規(guī)律,并提供必要的幫助,以免錯失一生僅此一次的生命助力。
敏感期面前要“敏感”起來
兒童心理學家甚至認為,把握住孩子的每個“敏感期”,能為孩子一生的智力發(fā)展奠定良好的基礎。
語言敏感期(4個月-2歲):
孩子:最重要的進步是從牙牙學語發(fā)展到會說話。
家長:應經(jīng)常和孩子說話、講故事,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。
秩序敏感期(2歲-4歲):
孩子:發(fā)現(xiàn)環(huán)境或使用物品改變會哭鬧不休。
家長:應為孩子提供一個有序的環(huán)境,使其建立對各種關系的知覺。
感官敏感期(0歲-6歲):
孩子:會利用聽、視、味、嗅、觸等感官了解事物,當接受信息時,表現(xiàn)注意力集中或受驚。
家長:不具有危險性或侵犯他人、他物時,就盡可能滿足孩子的需要。
對細微事物敏感期(1.5歲-4歲):
孩子:特別喜歡觀察泥土中的小蟲或者是細小物體的圖案,已能理解事物之間簡單的因果關系。
家長:要注意孩子對周圍細小事物的捕捉,培養(yǎng)孩子巨細無遺、綜理密微的習性,該孩子做一些觀察種子發(fā)芽、大蒜長苗的游戲很有好處。
動作敏感期(0-6歲):
孩子:動作不斷加大,危險動作不斷出現(xiàn),活動頻繁。
家長:應讓孩子充分運動,使其肢體動作正確、熟練。除大肌肉訓練外,更應加強小肌肉的練習。
社會規(guī)范時期(2.5歲-6歲):
孩子:開始注意身邊的規(guī)范,感覺到身邊很多事的約束和限制。
家長:應該加強對孩子行為的觀察,給孩子建立明確的生活規(guī)范、日常禮儀,教會孩子懂禮,但切忌強制性地管教孩子,以免造成逆反心理。
書寫敏感期(3.5歲-4.5歲):
孩子:有較強的用筆書寫的欲望,能學會寫自己的名字,畫一些顏色鮮艷、線條簡單的圖畫。
閱讀敏感期(4.5歲-5.5歲):
孩子:隨機認字的欲望強烈,記憶力明顯提高,懂得模仿和學習故事或圖畫書上的人和事。
家長:可以引導他們看一些簡單的圖畫書,以培養(yǎng)他們的閱讀能力。但這一階段孩子還做不到長時間靜坐,所以盡量不要安排他們長時間地學習,如畫畫、看書。
文化敏感期(6歲-9歲):
孩子: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欲,觀察能力開始成熟,創(chuàng)造性思維萌芽,操作能力、自學能力開始形成,閱讀能力和綜合知識的學習能力開始形成。
家長:應該為孩子提供豐富的文化資訊,以本土文化為基礎,延展至關注世界。
來自:兒童智力測試儀